【王克芬】从中华舞蹈史探索民族舞蹈审美意识的传承与变异全15集
简介:民族舞蹈审美意识的传承性与变异性王克芬一个民族舞蹈审美意识既有比较稳定的传承性,又由于时代和社会等多种原因有其各自不同的变异性。从中华民族舞蹈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出这种民族审美习惯的传承性即相对的稳定性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状况的变化和差异性。
大师简介
王克芬,女,1927年生,重庆云阳人。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曾师从戴爱莲学习舞蹈,后转入舞蹈史研究。专著有:《中国舞蹈史话》(译成英、法、日、韩及台湾繁体字本)、《中国舞蹈发展史》(获文化部第一届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清代舞蹈的传承与变异》、《中国舞蹈大辞典》,主编《敦煌石窟全集?舞蹈卷》、《唐代文化?乐舞章》(获社科二等奖),主编《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获文化部第二届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敦煌石窟全集?舞蹈卷》、《中华舞蹈图史》获文化部第二届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编的《中国舞蹈词典》获首届辞书评奖三等奖。任《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古代舞分支副主编。被上海辞书出版社聘为《大辞海》分科(舞蹈)主编。1992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年赴美国迈阿密及威敦堡大学讲学,获美国中西部中国科技与文化交流协会授予的杰出艺术家贡献奖。作为中国舞蹈史学家被收入中国、英国、美国、印度等多部《国际名人录》中。
西周时期,对于舞蹈的发展最重要的是雅乐体系的建立,雅乐体系是中国古典的宫廷音乐,与法律和礼仪共同构成了贵族统治的内外支柱。也是东亚乐舞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个标志性的点:1、六代舞,16岁以上男孩要参加跳,跳六舞完全被奉为歌颂前代的先王之乐,比如《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2、教育舞蹈发展,主要是《六小舞》,亦称《小舞》,是西周贵族子弟(国子)跳的六种祭祀舞。主要是《帗舞》舞者执全羽或者五彩缯而舞蹈,五彩缯就是绸子。也许就是绸舞的源头,或者就是后来的巾舞的源头。《羽舞》舞者执羽而舞蹈,用羽毛做的舞蹈道具。《皇舞》带着羽毛的帽子,舞者戴羽帽,穿翡翠羽衣,或执五彩羽而舞。《旄舞》就是舞者执旄牛…..
中国舞蹈是发展于中国社会的洪流当中的,它必然收到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影响,谁在跳舞,人在跳舞,人处于社会和自然环境当中,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不同导致了其人的各种生活习惯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在影响其发展的社会环境中, 宗教信仰,政治活动,经济发展,人文思潮都是引发舞蹈变化发展的因素。宗教信仰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各种佛教舞蹈,道教舞蹈的兴起在宗教高度发展的社会是呈现出繁盛的状态的。政治的活动包括对民政策和对国政策,对民宽容,使得民众富足,便使得人民将用更大的精力去充实和满足的自己的精神层面,舞蹈又是一种意识形态,便因此而随之繁荣。对国政策,外交发展迅猛,各个国家开始密切来往,甚至出现民族融合的现象,这便导致文化的叫、交流…
[rihide]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o7TFovS
提取码: s7qt[/rihide]